国际能源网 新能源网 光伏网 电力网 风电网 储能网 氢能网 充换电网 节能环保网 煤炭网 石油网 燃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能源论坛与展览  »  节能环保会议与展览  »  正文

2022欧亚经济论坛配套博览会暨第四届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论坛

2022欧亚经济论坛配套博览会暨第四届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论坛

  • 展会时间:

    2022-08-262022-08-28 已结束

  • 主办单位:

    中国节能协会

  • 展会地点:

    中国·西安·国际会展中心会议楼

  • 展会概况

    展会背景

    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助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升级能源结构,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新能源,深入实施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转变,推进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落实我省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的行动方案,拟在欧亚经济论坛经贸合作博览会大背景下举办2022欧亚经济论坛配套博览会暨第四届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论坛。

    此次活动通过以展带会,会展结合的方式提升我省在碳达峰、碳中和专业领域的影响力,助推我省以碳达峰、碳中和任务为抓手,从全局高度、长远眼光思考谋划,不断激发绿色低碳的新动能,不断增加我国绿色发展的韧性、持续性、竞争力,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步伐。  

    论坛背景

    为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扎实推进碳达峰行动,推动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协助地方政府做好碳中和一揽子解决方案,助力区域经济疫后绿色复兴和西北碳汇市场建设,帮助企业绿色转型,作为碳交易行业的盛会“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论坛”被时代赋予新的使命。中国节能协会与欧亚经济论坛秘书处强强联合,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在西安共襄盛举,定于8月26-27日举办“第四届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论坛”,共同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早日实现贡献智慧

    本次论坛首次以会、展结合的方式进行,从全局高度、长远眼光思考谋划,培育绿色低碳新动能,开创绿色经济转型升级新局面。

    ● 展会主题

    “聚智合力·碳策未来”

    ● 时间与地点 

    展会日期∶2022年8月26-28日

    展会地点∶中国·西安·国际会展中心会议楼

    ● 展会规模

    参展企业预计约60家,参会企业预计350家,参会领导、院士、专家、企业代表等嘉宾约3000人,其中参加论坛开幕式暨全体大会嘉宾及观众约300人,专业观众约200人。

    ● 主办单位

    中国节能协会

    ● 战略合作

    上海展贸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智略商汇低碳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益程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 承办单位

    欧亚经济论坛秘书处

    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

    展会亮点

    60+家参展企业

    2000+人场 开幕式及主论坛规模

    6场同期论坛

    100W+展会线上线下观众

    2000+㎡展览展示面积

    核心板块

    专题展览

    2022欧亚经济论坛配套博览会暨第四届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论坛以展带会的形式举办,专题展面积预计2000㎡,拟设碳达峰碳中和高耗能展区、碳达峰碳中和节能改造展区、碳达峰碳中和碳金融服务展区3大展区,参展企业预计约60余家,涉及领域包括热储能、光伏改造、新能源、能源照明、碳排放等相关产业。

    主题论坛

    论坛将邀请政府领导、专家学者、国内知名企业家、绿色投资机构、工业互联网及碳达峰、碳中和产业链顶级设计专家,通过政策解读、专题演讲、主题对话、项目路演等形式,介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自愿减排及绿电交易市场情况,研讨碳资产管理以及碳金融产品创新,分享节能减碳技术案例,并重点分析“双碳”背景下的能源的转型升级和产业的深度调整。

    配套环节

    巡展仪式 调研走访 产品发布 项目路演

    主要议题

    ●  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制定、完善和转向实施

    ●  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体系构建

    ●  重点领域和地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与试点示范

    ●  先立后破-现代能源体系构建和产业升级新空间

    ●  绿色经济体的选择-减污、降碳、扩绿、增长协同推进

    ●  科技创新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  中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碳排放之间的耦合关系

    ●  保护有限原生资源和缓解资源紧张-资源多级循环利用

    ●  CCUS、智能微电网、数字化降碳和碳管理

    ●  碳足迹认证对于企业减碳的作用和意义

    ●  碳中和目标下的企业碳信息披露动机与影响因素

    ●  提升"双碳"能力建设,发挥专业第三方服务机构作用

    ●  “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现状及投资机遇

    ●  企业如何参与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建设

    ●  循环再利用的碳资产盘活

    ●  “十四五”全国碳市场建设与展望

    ●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可再生能源市场的“重组”

    ●  欧盟绿色新政(CBAM)碳关税意图、定价、影响和中国应对

    ●  国际碳市场的中国企业机会

    ●  中国自愿减排市场(CCER)重启后的机遇

    ●  绿电交易、绿证交易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全球资本市场的长期机遇-碳达峰碳中和

    ●  气候投融资与碳减排支持工具

    ●  碳达峰碳中和投资绿色成本与收益核算

    ●  碳金融风险管理与产品创新

    ●  零排放、负排放技术潜在的巨大投资价值

    ●  企业如何整体布局未来绿色投资

    ●  区域碳普惠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参会单位

    ● 中国科学院

    ● 中国工程院

    ● 中国社科院

    ●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

    ● 国家发改委能源所

    ● 生态环境环境规划院

    ● 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

    ●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 国家节能中心

    ● 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

    ●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

    ● 国家工信部节能司

    ●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

    ●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

    ● 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 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申能(集团)有限公司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

    ●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绿色交易所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中国碳市场研究中心

    ●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

    ● 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

    ● 美国洲际交易所

    ● 香港金融管理局

    ● ICF国际咨询公司

    ● 欧亚资源集团(ERG)

    ● 新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长安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中航产融

    ● 远景科技集团

    ●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 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

    ● 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

    ● 元气森林(北京)食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

    ● 淡马锡(上海)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 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 春华资本集团

    ● 中国社会保险学会

    ● 高领资本集团

    ●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

    ● 上海证券交易所

    联系方式

    联系人:魏女士

    联系电话:18991209952

    联系手机:18991209952

    邮编:730046

    邮箱:viviwei@ebls.cn

    QQ:2694722263

    合作垂询

    对外合作/会议活动

    tel:400-8256-198    3

    mail: inencom@in-en.com

    • 会议/展览合作

      扫码咨询推广合作

    报名信息×

    • 联系人*

    • 公司名称*

    • 手机号*

    • 邮箱

    • 备注事项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